读书|由《见字如面》看何为师者

文汇报   2023-08-07 14:41:07

《见字如面》

杨志彪 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一直认为:传道、授业、解惑,应既是师者之态,亦是师者之志;凡师者,一律集传道、授业、解惑于一身,布道于世,桃李满天下。

今读《见字如面》,突然对师者有所新解。师者,并不全然能做到“三合一”,因而,为师有层次之分别。授业之师,传技术,教心法,学生得技艺,是为技师;解惑之师,释疑难,发潜力,学生增智慧,是为教师;传道之师,宣大道,解心结,学生长德行,是为导师。之所以有此解,就是因为年轻的杨志彪老师以与学生十年来的书信往来汇成的《见字如面》向我们诠释了导师该有的样子。

《见字如面》汇集了杨志彪从教十余年来写给家长、同学的公开信,写给“问题”学生的私信,“一笔一画之间,传递的是情感,温暖的是人心。一来一往之间,坚定的是理想,塑造的是人格。”读《见字如面》,会有很强的代入感,会让你深深感觉到,平凡岗位上做着平凡事的且特别有心的老师,以自己的独有方式,经年累月塑造着伟大。

亲笔书写,铁画银钩间流淌着深切的情愫。翻阅《见字如面》,首页即让人咂舌。一封短信,一封手写的非打印的短信,一封手写的颇见书法艺术功力的行清字真的非打印的短信,满含着文化底蕴乘国学古风扑面而来。一笔好字,就是“学高为师”的一个典范。

飞鸿传情达意,书信述事问安。曾几何时,父母的一封亲笔手书,让天涯游子泪目;游子的几行温情墨迹,让家中妻子安慰。然而,当驿站传书湮没于时代更迭,信使邮差失落于信息数字,亲笔写一封情真意切的、意味深长的书信,似乎是相违很久很久的事情了。因而,乍见杨志彪“刘复如晤”之呼,突遇其笔墨行书,大有优秀传统文化仍在之叹。

见字如面。烽火连三月的战争间隙,读“万金”家书:高堂安好,子女健康,小麦拔节,猪仔茁壮。家中的一切场景如在眼前,战士心安了,打仗更勇敢了,只盼着战争结束早点回家。

见字如面。登科及第的牛堪,收到恩师韩愈的《送牛堪序》:思虑足以及之,材质足以行之。此时的牛堪,可能会对没有去当面拜见一下恩师韩愈而遗憾吧,因为从字里行间很显然可以看出韩老师并非势利之徒,而是爱才之人,真该如面才好。

见字如面。陈意映收到林觉民亲笔手书: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瞬即,意映的世界天地倾覆,觉民的音容笑貌、生离死别之状如影现。继而再读,意映大可见得夫君“泪珠和笔墨齐下”之情,大可感到夫君“吾今死而无憾”之心。

见字如面。学生王羽柯收到杨志彪老师复信:这个世界上,有我们双脚不能攀登的高度,但并无我们内心不能企及的高度。“羽柯同学如晤” “芳云同学如晤”“明明如晤”……一封封 “如晤”,白纸黑字,确如老师与同学面对面,几许赞赏,几多鼓励,几重教诲,有人解开思想疙瘩,有人开拓精神世界,有人增添了信心,有人加足了马力。那一封封承载着心和情的信,见字比如面的作用要大得多。因为,如面一谈而过,见字却可一见再见。

十年班主任,三百多封信,六十余万字,足见精神;其中大量用毛笔书写,堪称艺术。

《见字如面》,汇集的是杨志彪向同学宣教弘道、传递正能量的浅显文字,其间蕴藏着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思想碰撞、情感火花、奋发精神,而这正是要称杨志彪式的教师为导师的根由。因为,他们做的是培养学生做人之道、做事之道的植根铸魂的根本之事。

《见字如面》,值得一见!

作者:杨迎春

编辑:袁琭璐

责任编辑:朱自奋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