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之前的两篇,《 刘处,规模掉了,一季度报告怎么圆一下 》、《 董事长,目前仅是底部的顶部 》,同业转的不少,这两天“罢工”的小瓜,让大家发现,这些编的「段子」,好像只是听起来像「段子」罢了。 不做任何的价值判断,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大家心里都清楚,发展了5年多的银行理财子公司,其商业模式遇到了巨大的挑战。 很多人提到理财子,喜欢说其有很浓的「信贷文化」,与其对应的就是「资管文化」。 信贷文化的本质,是资产驱动,因为银行理财的起源,就是表内信贷投放受限背景下,充当的影子银行、表外银行。彼时,在资金池模式下,本质上是先有资产,再创设产品,额度有限,先到先得。理财管理部的主要工作之一,是和行里的资产提供部门,比如投行部,就入池价格进行争吵(比如8%的资产,投行部拿2%,然后按6%的收益放理财池,资管部再拿2%,最后按4%报给客户)。在资产驱动的资金池模式下,产品销售是最不用考虑的。 而资管文化的本质,是负债驱动,也就是营销驱动、销售驱动,需要你用业绩、理念、话术,从别人口袋里拿钱。 资产驱动,和负债驱动,最后投射出的不同,是对“人的价值”的判断不一样。 资管文化的负债驱动模式下,最值钱的,是,人,不同水平的投资、销售创造的价值量千差万别。 而信贷文化的资产驱动模式下,最值钱的,是,资产,换谁做效果都差不多,以至于人的价值被忽略。 为什么同样都是做活期化产品、做短债类产品、做固收+产品,公募基金经理,和理财子投资经理,收入大不一样? 无非就是理财子既有的薪酬文化下,天然认为“渠道优势在我”,换谁做都差不多。 但事实肯定不是这样,上到领导、下到员工,大家也都清楚,却也无法改变。 2015年前后,交银施罗德因为银行系的薪酬体系,导致自我培养的大量优秀权益人员出走,最后进行了改革,从而实现了权益研究和投资的体系化打法。 希望理财子的阵营,也早点行动起来。 招银理财的总裁,在资管新规五周年专题研讨会上,做了《 理财子发展的几点建议 》的发言,都挺实在的,见「图3」、「图4」。 除了争取放松非标认定限制、推行理财转让和质押,这类快速有效的政策外。 还是希望理财子们,能多招几十个销售人员,别让投资经理们既做投资、又管销售了,然后股东方少下点利润指标,给这群全世界最「划算」努力的投资经理们,多加点钱吧。 一起Make 银行理财子 Great Ag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