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平行病历是这样帮助患者的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3-02-07 10:02:33

每位医生在临床工作中都必须面对一件事——写病历。


(资料图)

病历,是医生对每位患者从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到辅助检查、诊断、治疗方案等一系列医疗活动过程的记录。

今天,叙事医学为病历这一家族增加了新的成员——“平行病历”。

病历也应“信、达、雅”

北京协和医院有“三宝”:病案、教授、图书馆。其中第一宝“病案”就是病历,病历既是病人患病过程真实场景的呈现,又是医生思维的具体显现,更是今后临床经验和科研的凭证。

不是每位医生都能写一手好病历。医生在初写病历时,往往会有三个烦恼:第一个烦恼是“恐惧”,就是见了患者不知道问什么、怎么问,前言不搭后语,说话吞吞吐吐;第二个烦恼是“逻辑”,就是无法把问的内容和患者说的情况连贯起来,写出的病历不但别人看了一头雾水,连自己都不知道写的是什么;第三个烦恼是“平淡”,病历千篇一律,既没有重点,也没有特点,就算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都很难被人发现。

严复说译事三难:信、达、雅。病历也要信、达、雅。一份合格的病历,就是一位患者患病的史料,从中能看到患者在疾病中的点点滴滴,读出写病历医生的临床思维,也是为日后研究和回顾所需临床证据做出的万全准备。

当然,症状、检查、治疗等信息记录得准确、流畅,能符合“信”“达”的标准,是作为临床常见病历的最低标准。那么,“雅”如何实现呢?

把医生接纳到患者的共情圈

格式化病历有一定之规,顺序不能颠倒,就事论事不能引申,不要猜测,只要把病说清楚、讲明白,顺理成章地推出临床诊断,就算完成了使命。

写格式化病历时,医生是客观的,态度是冷静的,有确定的模板,不得随意突破。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无论在字数、顺序、用词,还是在症状的描述上都不能主观发挥,体现的是医生缜密的思维。

而平行病历,侧重于医生对患者疾苦的关注,通过医生的共情将患者的经历与感受再现出来,进而把医生接纳到患者的共情圈里,医患双方携手共抗疾病。

平行病历中有感情的注入,再现了医患心灵的碰撞,体现了医学的人文价值。平行病历没有固定模式,书写时除了医学基本功,更需要有人文的包容度,还需要融入人的情感。

平行病历的宗旨与叙事医学一脉相承——通过对疾病的叙事化,将患者、疾病、病痛折磨联系起来,将疾病的生物学世界和人的生活世界联系起来,使疾病得到阐释并产生意义。

打开“雷达”,倾听患者的“言外之意”

我理解的平行病历,就是“病”+“情”。它是患者真实的疾病体验,既有疾病的表现,又有心理的压力,更有思想的困惑。它除了像传统的病历,给了患者谈病痛的机会,还鼓励患者说出想说却不敢说的悄悄话。

医生要打开自己的“雷达”,不光写问出的东西,还要倾听患者的“言外之意”,甚至主动去猜测患者的隐喻。在格式化病历的严谨格式之外,医生也不能忽视感情,应该去了解患者的七情六欲。

平行病历谈感情、聊心理,这需要文学的底蕴,需要哲学的思考,需要读经典,而且要读人文大家的书。写平行病历不需要故弄玄虚,不需要宣教、说大话,只要情真意切,即使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件,仅凭真实生动的细节也能击中人心。

平行病历的书写不看医生的年龄高低,不管是什么年资、什么科室,即使是刚进入临床的住院医师,只要有一颗善感的心、一支勤奋的笔,就能把自己投入到患者的真实痛苦中去,就能写出对疾病不一样的感悟。

不写平行病历,当然也能继续当医生,但总有一天会觉得自己与患者之间隔着一堵墙,这个隔阂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逾越,怎么悉心照顾都仿佛缺少真凭实感。而用心的书写,就会豁然开悟,就能撕开这层与患者心中的隔膜。

与患者同呼吸共患难,达到共情共识

书写平行病历,可以改善医生的职业倦怠感。

平行病历可以帮助医生发现比化验数据、影像更有临床价值的东西——患者对疾病的体验、自己对疾病救治和临床医学意义的理解。

平行病历也给了医生对临床事物更多的反思机会。从写作中,医生更能深入地了解自己的爱心,也证实了自己的情怀。

平行病历还让医生融入病人的境况,身临其境了解患者的感受。

医学不完美,医生、患者需要包容、需要沟通、需要彼此之间的倾听。医学技术再发达也不是万能的,医者需要了解患者在疾病之外的生命境况,与患者同呼吸、共患难,达到共情、共识。

借助文字,让医生与患者产生碰撞,进而达到心灵之间的交流,是重拾医学人文的一种方式。平行病历可使医生更谦逊、更尊重患者、更能够站在患者的立场思考问题,也更能发现医生这份职业深层的意义。(作者为北京积水潭医院急诊科原主任、主任医师)

病历的起源

公元6世纪,古希腊阿戈利斯湾的东海岸伯罗奔尼撒半岛的一个村子里,矗立着一尊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的神像,每天都有病人前来顶礼膜拜,祈祷自己的病能早日得到根治。

庙内的祭司们,专门腾出一个房间,为这些虔诚的病人治病,并将每个人的病情、症状、治疗结果一一记录在案,作为个人病历妥善保管起来。这便是病历的雏形。

中国最早发明和使用病历的,据考证是汉初的内科医生淳于意。行医时,淳于意会把病人的姓名、地址、病症、药方、诊疗日期等一一记录下来,治愈的、死亡的无一例外。长此以往,淳于意发现这种记录对于诊断和治疗裨益颇多,于是将其命名为“诊籍”。(赵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