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网络空间成为大国博弈的主战场。我国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其中网络与数据安全已成为我国面临的最复杂和最严峻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之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强化经济、重大基础设施、金融、网络、数据、生物、资源、核、太空、海洋等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我国网络和数据安全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在日前召开的2023年中国网络和数据安全产业高峰论坛上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网络安全产业规模约为2000亿元,年均增速超过15%,2022年预计近2200亿元,从业企业超过3000家。
与此同时,我国网络安全技术加快演进迭代,5G、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领域的一批网络和数据安全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态势感知、智能防护等一批解决方案在全国推广;产业集聚发展不断加速,北京、长沙、成渝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相继成立,入驻企业超过500家。论坛上发布的《中国网络安全产业研究报告(2022年)》显示,2021年网络安全上市企业营收平均增速达21.4%,研发费用平均增速超过40%;网络安全融资爆发式增长,2021年披露的融资事件数和金额同比增长均超过90%。
尽管如此,与实现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目标相比,与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我国网络安全产业还有较大差距,在技术创新、供需平衡等方面仍然面临诸多挑战,网络安全产业生态链还有待进一步稳固,数据安全产业处于蓄势起跑阶段,加快发展网络和数据安全产业依然任重而道远。
“维护网络安全离不开先进的网络安全技术和强大的网络安全产业。”中国科学院院士尹浩在论坛上表示,我们要加快建设健康有序的网络安全产业发展生态,推动网络安全产业实现技术先进、产业发达的高质量发展目标,为新安全格局筑牢坚实底座。
网络和数据安全产业是维护网络空间安全的重要基础,产业的质量和水平决定着国家网络与数据安全保障能力。随着数字应用场景的加速涌现,网络和数据安全保障需求不断增多,面对新形势和新机遇,如何推动网络和数据安全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尹浩表示,要加快关键核心技术产品攻关,提升产业支撑能力。要适度超前布局战略导向性、前瞻引领性和应用支撑性网络安全技术,加大网络安全相关模型和算法的研究攻关力度,加快发展安全引擎、工具开发,夯实网络安全基础。
“数据安全必然随着数字化、数字经济的发展渗透到各行各业,要重视和满足各主要行业领域的数据安全需求。”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文强表示,要加快推出数据安全产品解决方案,提供供需对接服务,以有效需求牵引供给水平提升和供给规模扩大。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繁荣的生态。”在中国电信副总经理李峻看来,网络安全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科研机构、院校、技术提供方、产品及解决方案供应商、资本方、行业用户等各参与方的协同,共建共促、合作融通,形成上游做优、中游做强、下游做大的产业发展效应,促进技术、资本、人才等的集聚发酵。
根据今年1月工信部等十六部门印发的《关于促进数据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我国数据安全产业基础能力和综合实力将明显增强,数据安全产业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30%。
“‘十四五’时期,我国网络安全政策环境将持续优化,在新型融合性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数据安全风险管控和网络安全产业发展方面都将迎来更精细化、可落地的政策。”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表示。
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网络安全政策体系的进一步健全,网络和数据安全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展望未来,在政策扶持、需求扩张和应用升级等多方驱动下,网络安全技术创新能力将不断提升,产业生态环境将持续优化,企业实力、人才队伍等产业基础将不断夯实,产业综合实力将显著增强,为应对网络安全新挑战保驾护航。